法治除了有法律存在这一条件之外,还至少涉及两个方面:(1)官员适用法律的行为要与法律相一致。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作出了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策部署。(8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44《职官三》。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别审议了民法总则、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3个草案,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43)王轶:《编纂实施民法典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中国法学》2021年第3期,第38页。其一,要挖掘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思想道德的问题。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
(8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4《选举志》。(6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高质量法治资源供给的迫切需求,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创造了新思维,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46)习近平:《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2013年10月29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93页。
例如,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即使国家的措施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仍然要将最终的选择权、决定权交由当事人本人,否则就是对主体尊严的冒犯。其次,对于与人的尊严直接相关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有论述,例如重视人的生命权,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32)习近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2017年7月17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页。
(26)[英]拉斯基:《国家的理论与实际》,王造时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4页。在今日的法学理论中,我们之所以将人视为和他人完全平等,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被他人取代的价值与尊严。
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相反,一切国家的大政方针都应吸纳人民参与,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74)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62页。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把贫困地区孩子培育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对于体面劳动,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但同时,劳动者在工作中能否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基本的尊重,则同样与人的尊严能否实现密切相关,特别是劳动往往在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都占有大部分的时间,所以,能否实现体面劳动,直接且长时段地关系着人的尊严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2)确保劳动者的合理报酬。
(20)大政方针的拟定,如果脱离群众,拒绝人民参与,那既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立场不符,同时也无法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吸纳人民群众的经验智慧即使国家的措施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仍然要将最终的选择权、决定权交由当事人本人,否则就是对主体尊严的冒犯。
总之,在宪法和法律中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确认与维护,对人权和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就是对人的尊严的确认、维护、尊重、保障。(18)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2015年2月2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28页。
(34)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21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94页。(79)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依归,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38)参见习近平:《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2015年10月29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73页。在法律上,知识的保护是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而得以型构的。(91)习近平:《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10月31日),载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3页。(67)从这个角度上说,平等可以从立法平等、执法平等、司法平等、守法平等多个维度上加以诠释,但我们这里所要关心的是,平等与人的尊严之间究竟有何内在的关联?(一)尊严是平等和平等原则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明确的是,所有法律上的平等规定,都是以人内在地具有同等的价值、同等的尊严为基础和核心的。
在今日的法学理论中,我们之所以将人视为和他人完全平等,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被他人取代的价值与尊严。(8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0页。
为此,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32)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社会,也必定是一个高度重视人的智力创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
平等既是尊严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保证尊严落实于每一社会成员之上的宪法原则。(21)同时,人作为现实中的人、社会中的人,更多以其行为和创造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从国家生活层面而言,党的执政和国家治理都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58)参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民生问题:衡量社会幸福的11个指标》,洪漫等译,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49页。(61)劳动者的利益和权利是否能够得以合法地保护,都与自主的选择和判断密切相关。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36)陈新民:《宪法学导论》(自印本),1996年版,第171页。然而,在平等的解说中,机会平等则是平等的第一含义,也即法律上的平等首先指的是机会的平等,法律给每个社会成员都提供了相同的起跑线,人们由此实现权益或与他人竞争。
(88)授人以鱼自然不如授人以渔。(79)习近平:《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14年9月21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96页。
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91)例如,在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既强调了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这一根本原则,同时又对妇女的特殊权益加以规定,例如该法第26条规定: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康德指出:每个有理性的东西都须服从这样的规律,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对于成年贫困者而言,需要的是为他们创造谋生、就业的机会,借助自己的力量来结束贫困的命运,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则是要保障他们获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80)的语境下,权利平等无疑是平等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要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产权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59)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劳动问题上的相关论述,体面劳动主要包含如下内容:(1)保障劳动者的自主就业。在人的尊严的维系与保障上,如果说尊重只是更多地体现在法律文本或政策规划中,是静态的、抽象的、应然的。
(30)有关人的独特性与人的尊严之间的内在关联,参见胡玉鸿:《个人的独特性与人的尊严之证成》,载《法学评论》2021年第2期。当然,在尊严问题上,机会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从法律、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供给来说,应当立足于给每一主体以平等的机会。
(74)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62页。知识与人的尊严的关联,一方面是因为知识乃源自人们独特的心智所构思出的智力成果,保护人的尊严就必须保护人的这类独有的认识和经验。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2t2fl.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xi8to/370.html
有话要说...